Friday, June 30, 2006

天龍八部

<天龍八部>是我成年後第一部看的金庸小說。

為甚麼要選<天龍八部>呢?只因為家裡剛好有一套老爸十多年前在大陸工作時買下的簡體盜版,便隨手拿來翻一翻。中學畢業前,金庸古龍衞斯理是「必修科」,金庸作品裡(不計短篇),只有三部沒看過,分別是<天龍八部>、<笑傲江湖>和<書劍恩仇錄>。

今次看金庸小說,原意是參考一下人物在講對白時的狀態描寫和用語,也沒有打算看完整套。豈料看下去,便欲罷不能。論劇情,有好幾段戲很不錯,如慕容復迫王語嫣跳井,便很有<義不容情>裡溫兆麟掟邵美琪落火車feel。聚賢庄大血戰、蕭遠山以一敵眾、游坦之和阿紫的SM戀(這段戲應獨立成書,找名少女漫畫家來好好撚一下)也精彩。另外,星宿老仙門人的「吹舔托」對白也看得我很興奮。但難看到死的地方也不少,如姑蘇慕容家內一場二打六的大混戰、王夫人設局捉段正淳,又長又囉唆又「甩轆」。

<天>裡的巧合、偶遇何奇多。說句好聽,是回應本小說的佛學思想,緣和孽。得罪講句,是「監粗呢呀」。天下之大,總是「有咁橋得咁橋」便碰到熟人和聚集在某個指定場景,然後發生一些事情。這大概是舞台劇的寫法,把重要情節放在一個場景內發生。但現在看來,卻有點怪怪的。無論人物的對白、情感發展寫得多麼圓融,這樣子的劇場式叙事,就像電視裡的處境肥皂劇,總是缺乏了真實生活的質感,停留在「講故事」的層次。

附帶一題,手提電話與網路這東西,對當代的創作、叙事,發揮了強大的功能。遠距離的溝通,令故事推展、人物出場的去留,容易變得更有條理(換句話說,是把巧合「非巧合化」)。回想<天>裡,最快的信差是飛鴿、最強的SMS是煙花、覆蓋面最廣的network是丐幫!

有說金庸就<天>的世紀修訂版作了很多更改,令「忠實」讀者大為不滿云云。隨著作者年紀漸長,閱歷不同,對舊作有不同看法乃人之常情。我曾跟喬靖夫打趣說,他應該跟于潤生同步,六十歲才去寫<殺禪>的結局……其實讀者年長了,翻看同一部書,也會有不同看法。可恨我們只會年紀漸長,不會漸幼,否則我也想回味一下少年時追看<中華英雄>、童年時看鹹蛋超人的興奮。

PS:本篇或可視為談寫作<二>

談寫作<一>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對,一個電話,角色之間有時不用見面就可以聯絡。幾乎可以是佔了劇情推進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。

所以,我喜歡寫非現代的故事。頂多,只有寫信而已。

Anonymous said...

游坦之和阿紫的SM戀(這段戲應獨立成書,找名少女漫畫家來好好撚一下)

其實我不太喜歡《天龍八部》,不過阿紫與游鐵頭的一段卻十分喜歡,我想大概是因為倪匡弄瞎了阿柴,迫得老金不得不去弄個眼球移植手術來。這個迫不得已的調動,讓這段故事活力大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