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rch 13, 2006

編劇待遇一談

十四年前,我在玉郎集團當兼職漫畫編劇,每個劇本的酬金是千五元。
十四年後的今天,香港漫畫編劇的待遇沒變過,大部份新入行的、非明星級的,仍然是千五元一個劇本。如果你寫一本周刊,每月可賺六千。這個待遇,只有初入行的熱血青年才能生存。有家室的,要討生活,可能要寫兩本周刊才夠維生(?)。一星期寫兩本書不是寫不出,而是一定不會寫得好。
只要你進入任何一個漫畫新聞組、討論區,讀者罵得最凶的,便是劇本差勁,劇情不通之類的「結構性指控」。但奇怪的是,業界從未想過提高編劇待遇,讓編劇能夠有足夠金錢、生活安逸地去寫好一本書。
以一本售價十四元的薄裝漫畫為例,每期書平均要花四千至七千元去上顏色,是編劇待遇的兩到三倍。可是我從來未遇過有讀者投訴顏色不漂亮而罷買某書。我相信業界隨時可以拿出十個八個理由來反駁以上粗疏的舉證。但以消費者的角度看,故事永遠比顏色重要。

5 comments:

Kongkee said...

我的粗疏見解是,香港創作的「結構性」毛病,就是沒有忍真對待每一個製作的環節,只懂利用香港低廉(而且偏向投資者狹隘見識)的生產及營商環境,達至“多快好省“。即使有人刻服此陋習,做出成功的作品,其他人亦不會因此而改變......吧?

Anonymous said...

袁兄應將此篇文章寄到各大漫畫出版社!

Ricky said...

大概看這類漫畫的讀者都不會在意書中的文字,只追求畫面的質素以及官能刺激,所以造就老闆寧可多花成本在這些地方上。
而在老闆眼中,劇本也是由文字所組成的……

Anonymous said...

我諗起其他類似現像,例如:
一般人都唔會明白樂團指揮、電影/動畫導演、書刊編輯既重要性,一般都會將以上擔當要績人士當作拍子機,傳聲筒(ACTION~!CUT~!)同收稿員看待,唔知係咪香港人先係咁既呢...好彩業內未至於漫畫行咁對待佢地

喬靖夫 said...

收到錢已經算好了。
不只一次聽過,有人滿腔熱誠入行,結果熱誠被人利用,變作免費勞工……